从我参加工作开始,就听媒体和业内人士谈论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差、混乱,是由于“电缆行业门槛低”所致,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,对电缆行业认识的加深,发现这种说法有待商榷。
现在举国上下倡导高质量发展,从社会发展历程看这是必须要走的路,电线电缆行业是基础制造业,如果不充分认识电线电缆基础制造业的特性,在“电缆行业门槛低”“共识”的氛围下,不可能制造出适合高端制造业的线缆配套产品。
为什么会出现“电缆行业门槛低”的说法?对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?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曾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,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国企瓦解,民企如雨后春笋,模仿生产成风,不谈技术,只要外形像电线电缆就可以,所以出现了电力不够就用煤炭加热挤出机的“创新”举措。因此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看到此情形,电缆行业门槛低,投资少,不需要技术,不懂电线电缆专业知识也无所谓,只要能依样画葫芦能“造出来”就可以了,从此电线电缆行业打上了“电缆行业门槛低”的烙印。其实实际情况非也,从现在激烈竞争中我们发现,就是最简单结构的家装电线的生产不是门槛低,而是门槛也很高,因为现在绝大数多消费者在追求价格和质量,你没有高门槛的技术和装备怎么能适应高质量发展?所以“电缆行业门槛低”是在只看表象不注重产品质量和制造技术基础上产生的,这也是模仿制造的必然结果。其实我早在2004年电线电缆行业大会上就呼吁过:我们制造的电缆外观像电缆,其实性能有较大的差距。
门槛高还是低,不能从表象看问题,要看问题的本质。电线电缆的门槛不能用看外形像不像来衡量,而是要看电线电缆本身的性能,能否长期使用、能否满足使用要求,要通过几十个数据指标进行衡量,它门槛高是隐含在技术数据里,而不是体现在表象上,这往往是非专业人员、普通百姓难以识别的地方。那么为什么在社会上出现“电线电缆门槛低”的认识呢?社会缺乏质量意识和对技术不重视,政府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和引导,生产制造商缺乏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和社会责任等所致。
多年来电缆行业一直笼罩在门槛低的阴影下,社会影响大打折扣,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高端人才奇缺,211、985等高校的毕业生很少问津电缆行业,更不要说研究生和博士生了,我们可以回忆三十年前电缆行业有国内一流学校的毕业生,而今天三流、四流人才充斥电缆行业,一个行业没有高端人才,是不可想象的事。电缆行业缺乏高端人才或者高端人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会在随后的各种电缆质量问题频发上体现出来,因为电缆的质量与制造门槛、技术门槛是有关联的,这些门槛是要有人才去钻研、去掌握、去维护。如果社会都认为这是低门槛的事,高端人才怎么会去做?
“电缆行业门槛低”还影响了政府部门对行业的支持。有资料表明,各地电缆企业很少得到政府部门的研发支持,电缆行业不受国际形势影响,在能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配套原材料方面,缺乏政府的重视,例如高压绝缘材料的国产化问题。
正确认识电缆行业的门槛,是关乎社会发展质量的大事,因为线缆产品使用在只要有电的地方,涉及到各行各业,甚至每一个公民。
要制造出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线缆产品,低门槛是不可能实现的。中国要想成为线缆制造强国,如果全国上下不改变“电缆行业门槛低”的认识,也是困难的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研究制造设备的性能与线缆产品质量的关系问题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研究制造设备与线缆制造效率的问题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关注原材料的变幻莫测与线缆产品质量的关系问题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呼吁国家要重视电线电缆专用树脂料的配套问题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研究生产工艺与产品寿命(电气的、热的、机械的)的关系问题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研究材料与产品结构的关系问题,事实已经证明不研究高压电缆缓冲层特性与电缆结构特性的协调性,就导致高压电缆质量事故频发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深入研究产品标准,永远沿袭转化别人的标准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研究线缆产品制造管理问题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研究线缆产品质量管理问题。
如果门槛低,没有人去研究电缆使用特性问题。
如此等等……
只有改变认识,未来才有发展。